close

最近又要帶瑋瑋去打預防針了,每次要帶她去之前總是提心吊膽的

因為常常聽到小朋友打預防針猝死的新聞,總是讓人覺得害怕

但是到底猝死的原因何在,卻從來沒有個定論

下面這篇文章可以看看的原因是因為李秉穎是個不錯的醫生

所以我才想留在這裡供人參考

也當作自己的一個備忘錄





以下文章是轉載於媽媽寶寶



【臺大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暨臺大醫學院小兒科副教授李秉穎】

最近台灣有位兩個月大女嬰,於接種白喉-破傷風-百日咳疫苗、B型肝炎疫苗與口服小兒麻痺疫苗之後,隔天凌晨猝死,所以引起疑似疫苗致死的疑慮。其實,台灣每年都會發生幾件這類案件,但大部分都跟疫苗無關。



各種疫苗最重要的副作用是注射部位的紅腫與發燒,除非引起不可預期的過敏性休克,否則不太可能莫名其妙地致人於死。觀諸國內外文獻與教科書,完全沒有一種疫苗被認定會在不引發過敏反應的情形下突然致死。在疫苗發展初期,的確有人懷疑疫苗可能致死。最著名的例子是1歲以下健康嬰兒無故死亡的嬰兒猝死症,一直被懷疑與百日咳疫苗有關。但是經過多年的研究之後,醫學界發現這兩者之間完全不相干,甚至有幾個研究還發現百日咳疫苗可降低嬰兒猝死發生率。



一九七四年日本有兩位兒童於接種百日咳疫苗後死亡,在沒有證據的情形下,日本政府宣布停用疫苗,隨後引起百日咳大流行,出現至少三萬五千名病例,其中118位死亡。這個慘痛的經驗告誡著我們,在沒有根據的情形下隨意推論,可能引起疾病反撲的大災難。



在極少數情形下,疫苗確實可能有害,例如:過敏性休克。這是一種無法預期發生的個人體質作怪,不管任何藥物甚至某些食物都可能出現這種嚴重反應,通常在打針或接觸過敏原後一、二十分鐘,突然出現休克的過敏反應。為了安全起見,無論打的是疫苗或其他藥物,最好都在注射後待在醫護單位至少半小時以確保安全。



為了彌補疫苗可能的副作用,衛生署設有疫苗傷害救濟的機制。該機制運作至今,接觸過很多類似的致死個案,但都沒有一位證實死亡跟疫苗有直接關係。其中最常見的是打針以後,小孩剛好發生嬰兒猝死症候群,於是發生時間上的巧合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ipanemagirl 的頭像
    ipanemagirl

    幸福的包子妹

    ipanemagir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